題主的問題反映了大多數不常接觸紙質合同、電子合同的人的擔心,在這里,小e可以告訴題主,大可不用擔心,這樣是沒有法律效應的。
實名認證是電子簽名的一個環節。根據《電子簽名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只有可靠的電子簽名才具有等同于紙質合同的效力。
而依照《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的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制作數據用于電子簽名時,屬于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后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后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所以,實名認證是有效電子簽名的必要環節,不能省略。
所以,題主既然全程沒有簽字和印章,自然也就沒有和對方建立合同關系。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電子合同是具備了和紙質合同同樣的法律效應的。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紙質合同vs電子合同,誰更安全?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比較意外,和我們的固有認知不同的是,事實上電子合同比紙質合同更加安全。為什么呢?因為——
紙質合同其實相對更容易發生假冒代簽、篡改等行為,并且甄別成本和難度都更高。例如筆跡鑒定,就需要來回跑,將合同文件等送至專業機構,花錢鑒定,等待結果,費時費力費錢,并且鑒定的準確率也并非100%。
而電子合同直接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嚴格規避假冒篡改。
以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平臺e簽寶為例,一方面,我們采取原文沙箱保密技術、摘要算法、分片式存儲等一系列技術手段,在簽署過程中實現用戶身份信息固化、簽署內容固化、簽署時間固化,規避篡改等行為。
另一方面,和螞蟻區塊鏈深度合作,用戶的一整套簽署行為實時同步至螞蟻區塊鏈上,每一個動作一經發生立即被區塊鏈各節點所見證,當時是誰簽署的,簽了什么,一步步操作了什么都永久定格,并且可回溯、驗證。
有人說萬一我合同別人改過怎么辦?很簡單,咱們花一分鐘時間直接驗一下看看,合同有沒有被人非法篡改過,如果被非法篡改過,那么這份合同自然也就失效了,是得不到法律認可的。
這個過程在e簽寶平臺上叫做「合同驗簽」,對簽署人、簽署內容、簽署時間、數字證書、時間戳等進行驗證,只需兩步即可得知這些內容是否被篡改過!
具體步驟:
第一步:登錄e簽寶官網,選擇產品—合同驗證
第二步:上傳已經簽署的電子合同,得到合同驗簽結果
我們可以看到在驗證結果中,清晰地呈現著各項核驗數據。
此外,您也可以通過福昕閱讀器、Adobe Reader PDF閱讀器進行驗證,e簽寶官網均有詳細操作指南。
首先,電子合同與紙質合同是一樣具有法律效力的,這一點可以完全放心。
不過要確保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一定的要求。
《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翱煽康碾娮雍灻币螅?/p>
(1)電子簽名制作數據用于電子簽名時,屬于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后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后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電子簽名決定著電子合同是否有效,要想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合同,建議使用正規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
只要符合合同成立的形式和實質要件就具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六條: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三條:當事人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根據《電子簽名法》相關規定,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簽署的電子合同,與線下簽字蓋章的紙質合同具備同等的法律效力。
可見,以電子數據為表現形式并不是解決合同糾紛的關鍵,如何證明電子數據才是核心。根據司法判定對電子證據的幾點要求,證明電子合同有效性需結合以下幾點:
完整性:能夠提供電子合同簽署時間、簽署地點、簽署身份以及操作日志等有完整清晰的記錄;
合法性:根據《電子簽名法》的規定,保障電子合同有效的前提是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
獨立性、安全性:提供電子合同簽、存等服務的第三方應當權威、中立,確保電子證據公正性;
綜上,當電子合同產生糾紛時,經可靠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簽署的電子合同能夠作為直接有效的電子證據,證明其未經篡改、真實有效。
標簽: